|
項次 |
評鑑基準 |
評分說明 |
評鑑組別 |
評鑑條件 |
建議負責部門 |
 | 8.6.2.5 | 護理組上次評鑑建議事項辦理情形確實且具成效 | C:上次評鑑建議事項有具體改進措施,且有關病人照顧安全之建議事項均完全改善;並有相關佐證資料。
B:符合C項,且未改進事項能確實提供說明,符合事實,並有完成計畫或方案。
A:符合B項,且上次評鑑所有建議事項皆完全改進。
| 護理組 | 可 | 護理部 |
 | 8.6.2.6 | 護理組評鑑資料填寫及實地評鑑簡報品質良好 |
C:
1.評鑑資料之填寫正確詳實。
2.實地評鑑時,呈現一個月前之相關資料。
3.評鑑簡報內容精簡扼要,掌握時間與重點。
B:符合C項,且
1.實地訪查時針對委員詢問之事項,均能確實回答。
2.有時效且正確提供委員訪查所需之佐證之資料。
A:符合B項,且
1.評鑑資料依規定填寫完整,詳實反應醫院實際經營管理狀況。
2.實地評鑑簡報內容確實呈現醫院特色及經營管理狀況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8.7 | 臨床醫療品質之促進 | | | | |
 | 8.7.1 | 充分檢討各個案例,並有紀錄 | [重點]
1.對各個病例之檢討是保證優質診療之基本。自診療開始時的病狀掌握、評估、診療計畫、實施診療及其過程、診療成果之評估、重新檢討醫療計畫等一連串的診療流程,醫師及專業人員以各自的立場提出意見、以期提供更恰當的醫療。同儕互相評估(Peer Review)在提高醫療品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。
2.基本上,各診療科應定期舉行病例檢討會,且應與其他科別聯合召開檢討會。
[註]
近年,臨床路徑的有效性已受肯定,並已相當普及。制訂各種Path及其實施與評估的過程中,醫師與護理人員及相關的跨科醫療人員互相的交流溝通若能順暢,可發揮團隊醫療機能。
| | | |
 | 8.7.1.1 | 定期舉行病例討論會,並有紀錄可查 | C:
1.各診療科應定期舉行病例討論會(因醫院規模及診療科之限制,此種病例討論會可以醫療團隊共同討論的方式召開)。
2.開會時要記錄病例的概要及討論結果等基本事項。
B:符合C項,且病例討論會內容、舉行密度合理及會議紀錄品質優良。
A:符合B項,且
1.有與輔導/被輔導(聯盟醫院)他院或社區醫療群定期舉行聯合病例討論會。
2.定期檢討提升病例討論會之品質且成效良好。
| 醫療組 | 可99 必 | 醫療部 |
 | 8.7.1.2 | 定期舉行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,並有紀錄可查 | C:對併發症及死亡病例有舉行討論會,並記錄討論經過的概要。
B:符合C項,且
1.統計全院資料,其中應有各科/部之相關資料。
2.併發症及死亡病例有檢討及提出改善方案。
A:符合B項,且
1.統計全院性資料,並依各科別加以分析報告者。
2.各科/部舉行併發症及死亡此病例討論會,並對醫療品質提出改善方案且執行成效良好。
| 醫療組 | | 醫療部 |
 | 8.7.2 | 醫療品質改善指標之分析與醫療成效 | [重點]
1. 可將醫院的診療活動整理成年報,作為各診療科及各部門的診療實績,並向醫院內外公布,有利於評估醫療品質及效率。
2. 藉由舉行全院性研究會及報告會,由院內各部門報告其診療活動,以加深互相理解者。
3. 可統整對各個病人提供的醫療服務之診療活動,建構病人的資料庫就可分析各類數據。
4. 住院病人出院時的摘要資訊以ICD-9-CM編碼輸入,施行疾病別病人數及手術件數等統計,分析醫院內死亡率及疾病別住院日數等。
5. 可配合分析醫療費用、合併症、續發症及異常事件等,以設定醫療品質相關指標,致力有效的品質改進。
[註]
以客觀的指標表示診療活動及其品質水準,是醫院評鑑最基本而重要的項目之一。實際上,醫院不一定有蒐集及分析診療資訊之基礎,要設定可靠性高的指標及分析並非容易,只是期望以此為目標作努力。
C:醫院的診療活動應有適當之整理(如:年報),以作為各診療科及各部門的診療實績,並可向醫院內外公布,以利評估醫療品質及效率。
B:符合C項,且有舉行全院性研究會及報告會,由院內各部門報告其診療活動,並提升醫療品質。
A:符合B項,且年報、醫療成效、病例報告、院內外學術性發表資料應有整理與紀錄,範圍可包括:
1.醫院的年報或診療活動報告書發表於院外的學會、研討會中及相關研究報告投稿的實績。
2.院內學會、研討會的舉行實績。
3.醫院的委託研究及業務報告。
4.醫院紀念刊物刊載日常的診療活動報告及其檢討報告。
5.上述各項能提升醫療品質且成效良好。
[註] 醫療成效係指醫療成績報告等資料。
| | | |
 | 8.7.2.1 | 應有醫療成效及病例報告整理,並有院內外學術性發表具有紀錄 | C:醫院的診療活動應有適當之整理(如:年報),以作為各診療科及各部門的診療實績,並可向醫院內外公布,以利評估醫療品質及效率。
B:符合C項,且有舉行全院性研究會及報告會,由院內各部門報告其診療活動,並提升醫療品質。
A:符合B項,且年報、醫療成效、病例報告、院內外學術性發表資料應有整理與紀錄,範圍可包括:
1.醫院的年報或診療活動報告書發表於院外的學會、研討會中及相關研究報告投稿的實績。
2.院內學會、研討會的舉行實績。
3.醫院的委託研究及業務報告。
4.醫院紀念刊物刊載日常的診療活動報告及其檢討報告。
5.上述各項能提升醫療品質且成效良好。
[註] 醫療成效係指醫療成績報告等資料。
| 醫療組 | 可49 | 醫療部 |
 | 8.7.2.2 | 應有病例資料年報及醫療成果資料,並有統計、分析及檢討 | C:以住院病人之出院摘要格式為基礎,進行主要項目編碼及輸入電腦。應確保施行編碼(Coding)正確,建立完整病例資料庫做為統計病人組成、手術件數、死亡數、疾病別、住院日數、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RCC或RCW等年報統計表。
B:符合C項,且
1.各科應對其疾病別作追蹤並有紀錄(例:手術併發症、30天內手術死亡率及存活率)。
2.各科超期住院報表紀錄完整並有檢討。
3.病人再入院(出院2天、3天、14天內)報表記錄完整 並有分析檢討。
4.有正確的統計分析圖表:依診治結果製成分析圖表,包含死亡率、佔床率、平均住院天數、48或72小時再入院率、感染率、剖腹產率及疾病分類、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RCC或RCW等年報表。
A:符合B項,且各分析報告有再經過討論會討論且做成改善措施及施行成效。
| 醫療組 | | 醫療部 |
 | 8.7.2.3 | 應訂定醫療品質控制指標並確實執行及評估 | C:應訂定適當的醫療品質控制指標並確實執行及評估。
B:符合C項,且依據病例資料之分析(8.7.2.2),訂定疾病別、手術別院內死亡率、手術合併症、疾病再發生率、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RCC或RCW等臨床指標(Clinical Indicator),並依據此等指標改進醫療品質並有檢討改善。
A:符合B項,且
1.指標品項愈詳細者。
2.連續性指標有經檢討及改善措施提升品質指標且成效良好者。
| 醫療組 | | 企劃室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