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項次 |
評鑑基準 |
評分說明 |
評鑑組別 |
評鑑條件 |
建議負責部門 |
 | 6.11.1.3 | 依據醫囑實施行動限制(隔離、約束),並有紀錄 | C:
1.醫療上有必要時,依醫囑實施行動限制,並有紀錄。
2.執行安全、適當的行動限制方式。
B:符合C項,且有紀錄明確記述限制行動的必要性、形式、持續時間、注意事項等。
A:符合B項,且
1.評值與檢討約束之安全、適當性,並有紀 錄。
2.尊重病人或家屬的感覺。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6.11.1.4 | 對約束行為應適時與醫師討論或視實際情況予以解除 | C:有執行準則仍應適時與醫師討論,或視情況解除約束,並有紀錄。
B:符合C項,且與醫師討論時能依病人情境與專業知能提供建議,使病人獲得更優質照護。
A:符合B項,且有避免不當約束之機制,並落實執行。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6.11.1.5 | 對約束病人應有維護其安全的機制 | C:
1.不影響病人的安全下,應依照病人的病情,定時探視約束中的病人(一般病房至少1小時,精神科至少每15分鐘探視1次),並能提供病人生理需求、注意呼吸及肢體循環並防範意外事件發生,並有紀錄可查。
2.病人約束中,病人或家屬能使用求救之安全設備(如呼叫鈴等)。
B:符合C項,且
1.對約束中病人之安全維護機制完善、且確實執行,並每30分鐘探視病人,並有紀錄可查。
2.約束及求救安全設備能定期檢視更新。
A:符合B項,且相關委員會定期檢討安全維護機制,並有紀錄可查。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6.12 | 護理照護之連續性 | | | | |
 | 6.12.1 | 病人出院之護理照護 | [重點]
在縮短住院日之趨勢下,遇病人的心理恢復及家屬的準備不及時,可能造成病人及家屬的不滿。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,自住院初期就應評估病人問題並給予護理指導,使病人有強烈意願對抗疾病,並有出院後自我照護之意願。
[註]
參考出院準備服務訪查結果。 | | | |
 | 6.12.1.1 | 依病人狀況訂定出院準備計畫 | C:
1.明訂篩選流程,並評估病人需求收案。
2.能評估病人的長期性問題,依病人需求,訂定具體的出院準備計畫。
B:符合C項,且能適時評估病人的需求,並修正出院準備計畫。
A:符合B項,且對於執行成效有定期的評核與紀錄。
[註]
參考出院準備服務訪查結果。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6.12.1.2 | 提供出院病人社會、經濟及心理層面之諮詢,並有紀錄 | C:掌握病人及家屬在社會、經濟及心理上的問題,並呈現照會相關團隊之紀錄。
B:符合C項,且能有醫療團隊成員共同討論、協助解決病人問題,並有紀錄
A:符合B項,且定期檢討評值執行之成效,並有改善方案。
| 護理組 | 可49 | 護理部 |
 | 6.12.1.3 | 與後續照護服務之單位建立連繫及合作關係 | C:
1.院內設有長期照護專責人員或專責單位。
2.與院外相關後續照護單位有連繫與合作,並訂有轉介流程。
B.:符合C項,且有出院準備服務委員會並定期開會,且能具體解決問題。
A.:符合B項,且與後續照護單位有良好的連繫及合作關係,並有相關紀錄與品質監測之機制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
 | 6.12.2 | 門診的護理照護 | [重點]
對病人給予診療上及療養生活上的諮詢,護理指導是門診護理的重要責任。 | | | |
 | 6.12.2.1 | 設置門診諮詢服務,能定期舉辦團體護理指導(衛教) | C:設置門診諮詢服務,並依病人特性,能定期舉辦團體護理指導(衛教),有紀錄及照片等相關資料。
B:符合C項,且能配合政策與季節性需求,系列性辦理團體護理指導。
A:符合B項,且有評值執行成效團體護理指導之機制。
| 護理組 | | 護理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