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項次 |
評鑑基準 |
評分說明 |
評鑑組別 |
評鑑條件 |
建議負責部門 |
 | 3.7.3.6 | 管制性抗生素使用情形合理 | 各項有關病人使用管制性抗生素使用之情況,應於病歷中詳載:
1.臨床狀況明顯為輕症或無症狀,但使用廣效第三、四代抗生素,且無正當理由者。
2.無正當理由者同時使用3種以上抗生素。
3.使用藥物的種類不符合國內外抗生素治療指引之原則。
4.使用的劑量未考慮病人體重及肝腎功能。
C:有上述其中2項者。
B:有上述其中1項者。
A:上述查無不適當者。
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
 | 3.7.4 | 有計劃且持續進行感染管制監測及改善 | | | | |
 | 3.7.4.1 | 掌握檢體的種類及區別各病房分離之病菌 | C:
1. 依據檢體種類及病房別,感染管制負責醫師及護理人員可掌握分離出的病菌,特別是抗藥性細菌(包含MRSA、多重抗藥性細菌等)。
2. 針對感染菌種之分離件數、對抗生素之感受性等資料有分析報告。
3. 在注意病人隱私下,標示出帶有特定多重抗藥性微生物感染或移生(colonization)的病患,並確實掌握多重抗藥性微生物感染個案的現況。
B: 符合C 項,
1.分析報告均能定期提供予醫護人員參考。
2.針對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個案,進行適當的隔離。
A: 符合B 項,且根據分析報告,研擬對策付諸實行,而有改善,特別是針對VRE、MRSA、多重抗藥
性細菌、MDRTB 之感染個案。
[註]
1.本項為同時符合下述條件醫院適用之可選項目:
(1)急性病床49 床(含)以下。
(2)未申請「醫學中心評鑑」或「第二類評鑑」。
2.移生(colonization)意指在皮膚上、黏膜上、開放性傷口上、滲出液或分泌物中存在的微生物,沒有造成任何不良的臨床症狀或徵候。 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
 | 3.7.4.2 | 定期對院內感染的發生及其動向開會檢討分析,並訂定改善方案 | C:
1. 依醫院之機能及規模,能掌握手術部位感染率及件數,或加護病房等處理重症病人部門之血流感
染、尿路感染及肺炎感染率等重要感染指標。
2. 明確訂定迅速察知病房的菌種分離率發生變化之機制,並且採取對應措施。
3. 感染管制指標能回饋相關醫護人員,以致力於改善措施。
4. 制訂具體的改善方案並確實實施。
5. 應統計所收院內感染個案中之細菌培養陽性率。
B: 符合C 項,且確實執行並定期檢討修訂相關機制、對應措施、感染指標種類等。
A: 符合B 項,且根據修訂之方案,改善院內感染,著有成效。
[註]
本項為必要項目。 | 醫療組 | 必 | 感控室 |
 | 3.7.5 | 適當之感染管制教育訓練 | [重點]
為了降低感染危機,各部門工作人員的感染管制教育非常重要。欲確立感染管制體制,除了讓全部工作人員知悉感染管制對策方法及步驟外,尚須理解感染管制的組織體制及方針,依據所收集資料掌握醫院感控狀況及其他相關資訊等,相關工作人員均能積極參與感染管制業務。
| | | |
 | 3.7.5.1 | 新進人員應接受感染管制訓練,在職人員亦有定期之感染管制訓練與技術輔導 | C:
1. 應指定負責人推行教育訓練,內容包括對標準防護措施、感染途徑防護措施、防止職業感染事故、群突發之偵測與處理、院內常見微生物介紹、臨床上抗生素使用原則等,並配合主管機關政策調
整訓練內容。
2. 依各部門之特性,對新進人員進行說明,並持續定期施行相關在職教育。
B: 符合C 項,且全院員工感染管制教育訓練活動內容品質良好。
A: 符合B 項,且人員之在職訓練成效良好,員工均能清楚瞭解教育訓練內容。 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
 | 3.7.5.2 | 收集全院性院內感染管制的資訊,並提供相關部門參考改進 | C:
1.在感染管制負責人處或部門備有感染管制相關雜誌或書刊。
2.感染管制部門護理人員能定期利用文獻檢索或網際網路,取得最新資訊,並提供給醫院工作人員。
3.醫院對於感染管制負責人所執行的資訊提供及教育活動,在經費、人力及場所均能有實質的支援。
4.工作人員清楚知道可從何處獲得感染管制相關資訊。
5.有設計壁報、公告欄、手冊、小冊等文宣以宣導感染管制之知識。
B: 符合C 項,且均能確實執行並有定期檢討且即時修正。
A: 符合B 項,且根據檢討修正之方案執行,改善院內感染,著有成效。 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
 | 3.7.6 | 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政策,對傳染病進行監測、通報及防治 | | | | |
 | 3.7.6.1 | 有專人負責傳染病之報告並主動與當地衛生機關連繫,並依規定將相關之傳染病或新興傳染疾病(如SARS)之統計資料呈報衛生主管機關 | C:
1. 有專職人員負責傳染病之通報,並主動與當地衛生機關聯繫。
2. 確實通報並留有副本。
3. 依規定應送檢體之傳染病,其檢體採檢率及其他未強制送檢傳染病之檢驗結果報告率(依新修正之傳染病防治法第46 條第一項)。
B: 符合C 項,且病例數均有統計並建檔。
A: 符合B 項,且有統計分析及檢討。 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
 | 3.7.6.2 | 發生傳染病時,與當地衛生機關通報之時效 | C: 發現傳染病時,應把握向當地衛生機關通報之時效(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9條:於24小時內或一週內應報告之疾病項目)。
B: 符合C項,且適時在時效內告知院內員工。
A: 符合B項,且應能立即提出防疫措施並確實執行。
| 醫療組 | | 感控室 |